千年窑火再续光华 丽水龙泉:探索“海丝”文化活态传承
瓯江东流,孕育了这座“因剑得名、以瓷闻名”的浙西南城市——丽水龙泉。这里的青瓷烧造历史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千年窑火在时代变迁中延续至今。
龙泉青瓷是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类项目。宋元时期,这里曾是重要的青瓷生产基地,金村、大窑等窑口产品经瓯江航道外销至亚非欧多地,在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25年,大窑龙泉窑遗址以“海上丝绸之路浙江段”和“中国古代瓷窑遗址”双重身份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推动龙泉从“青瓷之都”迈向“海丝名城”。
守护好这份文化遗产,是龙泉的重要课题。在小梅镇大窑村的“亭后窑址”考古现场,考古团队正在对宋元时期龙泉窑的生产体系开展系统研究。自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启动发掘以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龙泉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青瓷生产、技术与贸易史料的补充与梳理,为遗址保护和遗产申报提供支撑。近年来,龙泉通过出台丽水市首部历史文化类地方性法规《丽水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条例》、建立市乡村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实地巡逻+电子监控+群众监督”的安全监管网络、推进大窑龙泉窑遗址博物馆等工程建设的方式,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遗产保护机制。“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已连续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专项规划,相关保护利用工程稳步推进。
在活化利用方面,龙泉探索以传统龙窑为核心的文旅体验模式。日前,在宝溪乡溪头村举行的“不灭窑火”传统开龙窑活动让烧窑、开窑等技艺走向公众,连接26个村庄的“不灭窑火”乡村示范带带动民宿、文创等产业发展。溪头村凭借古龙窑资源和文旅融合实践入选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科技赋能也正在推动青瓷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实施龙泉青瓷省地协同科技项目,总投资8613万元,通过装备改造、工艺优化等提升青瓷生产成品率至90%以上。与此同时,浙江首部青瓷类专志《龙泉青瓷志》编纂及龙泉青瓷大系复刻活动等,进一步推动青瓷技艺系统化整理和当代传播。
青年创意的加入,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依托“4+X”青创平台和出台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系列政策,近三年吸引1400余支创业团队汇聚龙泉,推动青瓷器型、色系、营销方式的创新,使青瓷更加贴近当代审美和消费场景。
面向更广阔的文化交流舞台,龙泉持续拓展国际合作。日前,第三届“龙泉论剑·万邦造物”吸引25个国家的110多位艺术家参与;望瓯·陶溪川集展览、创作、教育、消费于一体,2025年以来已开展艺术展览、驻场活动,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次。文旅层面,“海丝瓷源”线路不断丰富,已入选省级精品人文乡村旅游线路,龙泉每年吸引游客近400万人次。
在经贸领域,龙泉青瓷持续提升外贸能力,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境内外展会及共建“一带一路”市场开拓等方式加速“出海”。近三年,龙泉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676家次,参展成本降低近50%。
从遗址保护到产业创新,从国际交流到文旅融合,龙泉正推动青瓷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这项千年非遗在保护中延续、在创新中发展,为“品质龙泉、海丝名城”建设增添动能。(刘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