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青花凝匠心,数字传古韵 —— 千年瓷艺的跨时空对话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闻天下 -

青花凝匠心,数字传古韵 —— 千年瓷艺的跨时空对话

2025-09-29 16:55

来源:特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青花瓷,这枚承载东方美学的文化符号,自唐代雏形至明清巅峰,在景德镇千年窑火中淬炼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如今,这份跨越千年的瓷魂通过数字载体焕发新生,让“白地青花”的典雅与匠心在当代语境中愈发鲜活。

image.png

作为“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的瓷都,景德镇的窑火已持续燃烧两千余年,其中官窑史逾千年,御窑史达六百余年。明清御窑厂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集中最顶尖工匠与原料,故宫现藏 37.6万件 /套陶瓷器中,90%以上源自此处。而被誉为“第四代官窑”的国瓷红叶,便扎根这片核心制瓷区,延续着“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古老传承——从矿石练泥的反复翻踩排气,到拉坯利坯的毫米级精度把控,再到青花分水、古法描金的细腻勾勒,每道工序都凝结着匠人的光阴与坚守。

image.png

窑火是瓷器的灵魂,全国劳模叶建敏的三十年窑业生涯便是最好注脚。从柴窑到智能窑的时代变迁中,他深耕烧炼一线,不仅精准掌控 1320摄氏度高温与氧化还原节奏,更开创性优化窑炉工艺,以现代技术延续“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火之艺术,还将毕生技艺倾囊传授给年轻一代。此次数字呈现背后,正是这样的匠心传承:景德镇陶瓷大学陈晶副教授逐帧考据明永乐宣德时期缠枝莲纹,确保纹样的历史原真性;独立艺术家刘百昌则以现代视角重构瓷釉肌理,让“青花分水五色”的层次感在数字空间自然流淌。

《梦幻新诛仙》与景德镇陶瓷集团合作打造的全新青花瓷瓷像·楚望归,把这份匠心化作了可触摸的数字细节:虚拟场景中“青花台”的地面纹理,复刻自御窑遗址出土的经典瓷片纹样;核心形象“楚望归”的原型取自景德镇手工瓷雕,衣甲纹饰由 30位匠人耗时 2000小时手绘而成,其釉色变化暗合古法烧瓷的窑变机理。而虚实联动的“楚望归”瓷像手办,更完整沿袭传统工艺——经手工雕塑、青花分水、古法描金后,历经三次 1320摄氏度高温烧制,重现“土为坯,水塑型,金饰釉,以木燃,引火烧”的蜕变过程。

image.png

耗时 18个月建立的“青花瓷数字纹样库”,收录了 2000余张古瓷高清素材,计划向全球开放授权。这并非简单的文化复刻,而是像御窑遗址的保护与活化一样,让千年技艺在当代找到新的生长点。从叶建敏们守护的窑炉到数字空间的青花流转,不变的是“以器载道”的初心——当毫米级的拉坯精度遇见数字建模,当千年窑火映照虚拟光影,青花瓷所承载的审美与匠心,正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