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匠心 | 郑金星:深耕人物瓷塑创作,在现代灵动间筑文化之魂
郑金星,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现任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德化县万玉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
至今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多年,作品参加国家暨省部级工艺美术评比屡荣获金奖,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等著名博物馆收藏。
郑金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师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李甲栈、民间艺术大师林睦殿,潜心钻研德化传统瓷塑的每一道工序——从揉泥、拉坯的基础把控,到塑形、烧制的细节打磨,他都以极致的耐心反复锤炼。
19岁从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时,同龄人尚在追逐嬉戏,郑金星却将所有时间投入瓷雕学习,他坚信:“每一个靠手艺吃饭的人,都必须要有扎实的动手能力。”
为深化创作底蕴,郑金星先后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高级研修班、泉州师范学院“海峡两岸工艺美术创新与文创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汲取前沿艺术理念;同时,他广泛研读佛教文化、宗教造像与雕刻艺术典籍,让技艺与文化认知同步提升,为后续宗教题材创作埋下深厚的文化伏笔。
1996年,郑金星创办万玉陶瓷雕塑工作室,正式开启独立创作生涯;次年,他成立万玉陶瓷研究所,专注陶瓷雕塑的设计、创作与烧成技艺突破;1998年,梵艺陶瓷研究所的创办,让他得以聚焦深耕佛像造型设计,找准了自己的艺术赛道。
在长期创作中,魏晋时期佛像“简洁平润、幽雅端庄”的美学特质深深吸引了他,“这种美更具有内在的震撼力”,他曾这样感慨。
于是,在揣摩上万尊传统佛像的基础上,郑金星融合自身实践经验与现代审美,开创出独属于自己的佛像风格——既兼具魏晋佛像的清秀与盛唐造像的丰腴,让作品形体饱满、雍容大度,又以简约衣褶、精准比例赋予现代美感,打破了传统佛像的静态桎梏。
在郑金星的艺术馆,每一尊佛像都是与“现代灵动”的完美融合。作品面相圆润、双目微合,尽显坦荡襟怀与超脱精神;他更擅长以动态设计营造意境,如塑造观音菩萨时,让翻涌的海浪、摇曳的莲花与菩萨的静谧神态相映,一动一静间勾勒出超凡脱俗的空灵之感,既契合现代人对精神宁静的追求,又不失佛教文化的庄严神圣。
其代表作品中,《鱼篮观音》堪称经典——观音手提鱼篮,篮中鱼儿似欲跃出,鲜活灵动;菩萨面容含笑、身姿婀娜,衣饰随风飘动,既保留神圣气质,又融入人间烟火,寓意佛法普度众生、深入世间每个角落。此外,《禅定观音》的沉静肃穆、《水月观音》的清雅空灵、《黄财神》的庄重威严、《大日如来》的慈悲大气,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
这些作品不仅屡获大奖,《莲池观自在》获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水月观音》获第八届中国(合肥)国家文化博览会金奖,《立云观音》与《黄财神》同获2019(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大地奖”一等奖,累计斩获国内外工艺美术类金、银、铜奖四十余项;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扎什伦布寺、福建省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
郑金星的作品之所以广受认可,源于他对 “传承”与“创新”的精准把握——既严格遵循传统人物瓷塑的形制规范,守住传统工艺的庄重质感,又以现代审美重构形态与意境,让古老瓷塑贴近当代生活。
他的作品不仅获得诸多文化界与艺术界人士的认可,成为多地文化场所与收藏机构的优选创作,更收获东南亚各国及地区受众的喜爱,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无声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