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国瓷匠心 | 非遗陶瓷大师易龙华:把山水“泼”进瓷器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匠大师 -

国瓷匠心 | 非遗陶瓷大师易龙华:把山水“泼”进瓷器里

2025-09-25 18:40

来源:综合新世界艺术馆、醴陵发布、醴陵工会等网络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易龙华,1968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陶瓷作品“白牡丹”陈列于国务院领导办公室,2010年作品“翰墨浸潇湘”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2年作品“韵墨写潇湘”荣获由中国陶协举办的“大地奖”金奖。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景德镇陶瓷大学等专业机构收藏。

image.png

image.png

易龙华生于醴陵,在陶瓷文化的耳濡目染下,自小便对这门技艺心生热爱。1988年,他正式投身陶瓷行业,将全部精力倾注于釉下五彩创作,尤其在写意山水领域,开辟出独树一帜的艺术境界。

image.png

他的核心创作特色在于“釉下泼彩山水”,创作的精髓全在“泼”字之间——不囿于既有程式,追求“妙手偶得”的艺术灵光,在随性与精准的平衡中勾勒全新画面。其作品最动人之处,在于“色与墨俱入瓷三分”:墨色浓淡相宜,色彩层次丰盈,既有“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动感意境,又兼收水彩画的灵动韵味与高温窑变瓷的瑰丽质感。笔下的山水既有复古的雅致,又不失创新的鲜活,画面中蕴含着若有若无的禅意,更藏着如诗如画的无穷韵味,形成了“自然不失个性,复古又能出新”的独特风格。

image.png

他的陶瓷作品“白牡丹”被陈列于国务院领导办公室,成为醴陵陶瓷的一张亮眼名片;2010年,作品“翰墨浸潇湘”斩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2年,“韵墨写潇湘”再获中国陶协举办的“第二届大地奖”金奖。此外,他的多件佳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景德镇陶瓷大学、北京颐和园、广东珍宝馆等专业机构与文化场所收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艺术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易龙华还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其国画作品亦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展现出跨领域的艺术功底。

在艺术创作之外,易龙华更以实干推动陶瓷行业发展,担任醴陵新世纪艺术馆馆长期间,他秉持“内外兼修”理念,将艺术馆打造成了醴陵工业旅游的标杆。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艺术馆屡获殊荣。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2013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涉外参观点,2015年入选湖南省工美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2016年成为醴陵市首个省级涉外参观点,2018年又担任醴陵市全域旅游副会长单位,让艺术馆成为展示醴陵陶瓷魅力的重要窗口。

image.png

作为行业前辈,易龙华始终致力于陶瓷人才培育。他身兼多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湖南省工业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兼职教师及陶瓷工艺专业带头人,在多所院校开设陶瓷课程,主讲釉下五彩泼彩技艺,传授技艺在创作设计中的实际运用,还参与修订陶瓷行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教材。

为了让技艺传承更接地气,他领衔开办现代学徒制大师班,并在新世纪艺术馆设立“易龙华大师工作室”,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职校学子传递匠心;同时,他格外关心学生就业,主动利用自身行业资源打听岗位需求,积极向同行推荐学生,助力学子实现对口就业。

截至目前,他已培养数百名陶瓷行业人才,为醴陵陶瓷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易龙华眼中,陶瓷不仅是一门技艺、一个行业,更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文化。他始终以“弘扬醴陵陶瓷文化”为己任,利用自身多重身份(中国陶瓷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滴江画派常务理事、醴陵市书画院院长等),通过“走出去”“动起来”“讲出来”三大路径,让更多人认识、喜欢、支持醴陵陶瓷。

image.png

从釉下泼彩的艺术创新,到艺术馆的标杆打造,再到陶瓷文化的全面弘扬,易龙华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成就了自身的艺术高度,也以实际行动服务了陶瓷产业、传承了文化根脉。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