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陶瓷大师黄小玲:以釉下五彩绘就瓷艺人生,让“国瓷”之美浸润生活
黄小玲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6年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师从陈扬龙。2000年创办醴泉窑艺,带队设计制作三米大型釉下五彩瓷板《四季同春》《欣欣向荣》《喜上眉梢》《和谐盛世》,获得相关实用新型专利九项、外观专利若干。其创新烧制的《虞美人》《牡丹》《紫藤花》《绣球花》等二十余件作品参加海内外各种展览,屡获金奖、银奖、创意奖等殊荣;《满园春色》等三十余件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收藏。
“生下来就是陶瓷人”,黄小玲常这样形容自己与醴陵瓷的羁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的父亲在醴陵群力瓷厂专司瓷坯制作,年幼的她总被画瓷师傅笔下流畅的线条吸引,常常在画损的瓷胎上涂抹色彩,一颗陶瓷艺术的种子就此生根。
在“泥火交融”中淬炼匠心
1986年,从陶瓷专业毕业的黄小玲怀揣热爱,考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扬龙、邓文科等名家,正式踏上釉下五彩瓷的探索之路。“一根线条要画十几下、几十下,一天勾一朵花算不了什么”,回忆起学艺时光,黄小玲的话语里满是对技艺的敬畏。
为掌握醴陵釉下五彩“薄施淡彩”的核心技法,她日复一日苦练:“薄施”需以极轻笔触施彩,色层薄而匀、薄中见深;“淡彩”追求色泽清雅通透,在高温烧制中与胎釉自然交融,形成如水盈润的质感。这份执着,让她打下了坚实的技艺根基。
2000年,带着对家乡瓷艺的责任与期许,黄小玲创办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她汇聚行业名家,既坚守釉下五彩的传统精髓,又大胆注入时尚元素,让醴陵瓷艺从“象牙塔”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三年后,她的成名作《虞美人》在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斩获“中陶杯”银奖——作品中,她打破虞美人“血红”的自然本色与历史凄美意象,以玛瑙红晕染花瓣,既显温柔明亮,又暗合东方女性的清丽含蓄。
当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在自家收藏中发现这件作品时,亲笔写下“后来居上”赠予她,这份认可,成为她深耕瓷艺的莫大动力。
以“艺术生活化”解锁瓷艺新境
“沉下心来,静得下去,体验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创作源泉。”在黄小玲的艺术世界里,“艺术生活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一件作品的创作准则。
她主张“写生就是写生活”,三湘大地的荷、菊、竹、鸟、蜻蜓,都成为她笔下最鲜活的素材;她坚信“画画就是画自己”,内心的欢快与温暖,化作瓷面上每一朵活色生香的花、每一只灵动的鸟。
在《竹林私语》中,她突破历代文人赋予竹子的“翠绿”标准色,将竹杆绘成深灰绿近铁灰的“铁竹”,既贴合老竹的自然质感,更凸显其“岁寒不萎”的生命力;竹叶以淡蓝衬托,铁线般的叶脉与竹杆呼应,尽显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连年有余》釉下五彩天球瓶里,她弃传统绿色荷叶不用,以大面积赭石为底色,搭配洋红莲花、柠檬黄花蕊,再以冷色系绿色绘六条金鱼——暖色调奠定柔和基调,冷色金鱼跳跃其间,形成“矛盾对立又统一”的画面张力,正是她对“中国画哲学思想”的瓷上诠释。
▲《四季同春》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带队创作的三米大型釉下五彩瓷板《四季同春》,以清新蓝色为底,将牡丹、荷花、绣球、山茶分列画面,寓意四季轮转。花瓣清透如晨露,叶脉细腻如水痕,这幅作品不仅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获第93号收藏证书),更成为醴陵瓷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典范。
多年来,她的《满园春色》《竹报平安》等二十余件作品斩获“百花杯”“中艺杯”等国内外大奖,三十余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首都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每一件作品,都是她“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艺术追求的生动注脚。
让国瓷之美走向世界、走进生活
“醴陵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全世界每10个陶瓷杯子,就有4个产自醴陵。”作为醴陵陶瓷界首位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的肩上,始终扛着传承与推广的重任。
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她深入调研省内产瓷区,提交《关于传承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的建议》《关于尽快建立“中国陶瓷馆”的建议》等30余条议案,为醴陵陶瓷转型升级发声。
▲黄小玲与她的双面瓷板画《喜上眉梢》
为让醴陵釉下五彩“走出去”,她不遗余力:2014年发起成立湖南省女陶艺家协会,组织参与“五月花——全国女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印刷50万册醴陵瓷艺宣传画册,在全球270多个驻外机构陈设;2017年远赴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孔子学院,手把手传授画瓷技艺,让世界感受东方瓷艺的魅力。
她还将釉下五彩元素融入茶具、酒具、文化用品,设计传统节日伴手礼,甚至走进直播间,让曾经的“红色官窑”瓷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黄小玲仍保持着每天凌晨5点进入创作室的习惯,近5个小时的静谧时光,是她与瓷对话的日常。“‘一年学不会,十年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在骨子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深知任重道远:“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热爱。路虽远行则将至,我要让更多人认识醴陵陶瓷,让这份东方美学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