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匠心 | 非遗陶瓷大师高水旺:复原唐三彩“蜻蜓翅膀”绝技,让千年唐三彩“活”在新时代
高水旺,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高级技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 “民间工艺美术家”,中国艺术设计院副院长,首届大国非遗工匠;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老字号“高家三彩”第五代传承人,洛阳唐三彩研究院院长,孟津县政协委员,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从事唐三彩历史文化研究、传统技艺恢复、传统工艺研发、创意产业实践,取得显著成绩。挖掘恢复了唐三彩非遗核心技艺釉开片之“蜻蜓翅膀”绝技,传承并续写了唐三彩断代千年的历史。其唐三彩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成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国符号之一。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1975年,17岁的高水旺在洛阳博物馆见到唐三彩真品时,被其流畅线条、流光釉色震撼得挪不开眼。彼时的他已受家族熏陶接触唐三彩仿制,但真品的神韵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能与文物比肩的唐三彩。”
从此,高水旺的生活与 “土、火、釉”紧紧绑定。每天天不亮,他就拉着板车往返十几里路运土坯,反复练习配釉、塑形、上釉、烧制;为摸清文物细节,他频繁泡在博物馆,对着唐三彩纹路记笔记、画草图;为还原唐代釉料成分,他每周奔波50公里到北邙山搜集残片,一片片拆解胎质、釉色、花纹,再按比例调配水土,放进小窑炉试验。
唐三彩的 “釉开片”是核心绝技,尤其是“蜻蜓翅膀”开片——纹路均匀细腻、线条带光晕,需精准控制胎体配比、釉料配方、炉膛温度等十余项因素。为攻克这一失传千年的技艺,高水旺曾连续几天几夜守在窑炉前,试片堆成小山,摔碎的完整器物能装满三大卡车。“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天道酬勤。”他说。1982年,历经7年千余次试验,高水旺烧制出第一件令自己满意的唐三彩马——肉眼看去,其造型、胎质、釉色与唐代文物几乎无差。出窑那一刻,他凝视这件“心血之作”,热泪盈眶:“千年技艺,终于在我手里‘活’了。”
“唐三彩不能只摆在博物馆里,要让它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这是高水旺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根人”,他不仅复原技艺,更以创新为唐三彩注入新生命力。
在他的技艺宝库中,“蜻蜓翅膀”开片绝技堪称巅峰。此前行业内曾用冰冻、电击等手段模仿开片,均以失败告终。高水旺借鉴家族修复经验,耗时数十年攻关,不仅复原这一绝技,更融入绘画、石刻、雕塑等艺术精华,让作品在开片的自然肌理中兼具艺术张力。如今,他的唐三彩作品在造型、釉色上可与文物真品媲美,1994年便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抢救性”专款收购,还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等机构收藏。
创新不止于技艺,更在应用场景的突破。2021年,高水旺带领团队承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研发出防炸裂、耐极寒的唐三彩仿古瓦片瓷片,让千年陶艺首次应用于国家级重大建筑工程,为这座国际地标披上“三彩外衣”。此外,他还创作出丝绸之路主题系列、黄河文化图腾、动漫卡通雕塑等现代作品,将传统三彩与当代审美结合,先后斩获“山花奖”“百花奖”“大地奖”等国家级金奖100余项,国际金奖50余项。
“我这一辈子,就是为唐三彩而生的。”如今67岁的高水旺,对唐三彩的热情丝毫未减,但他更忧心技艺传承的“断层”:“很多年轻人嫌捏泥巴脏、累、不赚钱,不愿留在乡村钻研。”为破解这一难题,高水旺将“传艺”视为毕生使命。自2011年起,他在自家企业培育50余名亲传弟子,其中12人成高级工、9人成技师、3人成高级技师,15人获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或陶瓷艺术大师;他牵头编写《唐三彩培训课件》,累计为行业培训3600余人次,构建起“高级工—技师—大师”的人才梯队。
不仅如此,他还搭建起 “博物馆+研学”的传播平台:2012年创办免费开放的唐三彩主题博物馆,2021年开设研学体验馆,让学生、游客亲手体验制料、塑形、施釉等工序;他先后赴美国、意大利等十余国开展文化交流,让唐三彩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使者。
“有一束光便发一份热,我想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唐三彩,把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高水旺说。
在高水旺的手中,唐三彩不再是博物馆里的 “古董”,而是融入现代生活、走向世界舞台的文化名片。正如他所言:“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促传承,属于唐三彩的精彩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