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艺术大师联袂创作《和平盛世》双龙瓷尊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
日前,“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陶瓷艺术展”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开幕。
在此次展览中,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志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瑾、国家一级美术师马厚禧共同创作的《和平盛世》双龙瓷尊,一亮相便引发广泛关注与赞誉。这件作品以奖杯为原型,寓意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给予至高嘉奖;画面中,旭日、延安、长城、黄河、和平鸽、松柏、果树、红花等元素巧妙融合,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祖国山河图,生动诠释了“和平盛世”的深刻主题,赢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大师联袂,各领风骚
此次创作的三位大师,皆是当代陶瓷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各自深耕领域多年,技艺精湛且风格鲜明。
涂志浩出身景德镇四代陶瓷世家,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现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等职。他深耕粉彩技艺,专注珐华彩的传承与创新,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被国家级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等机构收藏,更有《瓷海觅珍——珐华彩》等专著传世,堪称当代陶瓷艺术的领军者之一。
曾瑾是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8年生于江西景德镇,身兼二级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重荣誉。她的作品兼具艺术性与时代性,12次斩获国家级金奖,被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22家省级以上博物馆馆藏。从作品随“神舟十号”进入太空,到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创作《同心圆梦》、为北京冬奥会绘制《春满乾坤》,她始终以陶瓷为媒介,传递着中国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马厚禧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景德镇陶瓷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专攻陶瓷山水创作。他深耕陶瓷绘画数十年,2011年曾参与复制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广州火车站、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绘制的大型陶瓷壁画均被永久收藏,《瑞雪飞舞天赐玉》《景冈胜景》等作品也先后被山东省博物馆等机构收录。他擅长以笔墨寄情山河,用陶瓷定格时代风貌。
匠心融汇,共绘和平
三位大师在创作中不仅各展所长,更凝聚着对历史与和平的共同思考,通过丰富元素传递深层寓意。涂志浩与马厚禧共同完成尊瓶主体画面,将山河、历史印记与时代气象融入笔端;曾瑾则以青花绘制瓶口与底部的吉祥纹饰,用细腻笔触为作品增添温婉质感。三者相辅相成,让《和平盛世》既有气势磅礴的整体感,又不失精致入微的细节美。
涂志浩向中国网中国瓷解析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黄河是民族的象征,果实代表祖国硕果累累,松树寓意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而和平鸽则是和平盛世的直接写照。”这些元素的融合,正是对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的凝练。
曾瑾负责作品的整体造型设计与瓶口、底部的青花纹饰创作。她介绍,作品采用双耳尊造型,双耳以双龙设计,象征“龙的传人”,并以镶金工艺凸显“金碧辉煌”的吉祥寓意;青花纹饰中,卷草纹、牡丹、柿子、福禄等元素相互呼应,“用静静绽放的纹样,呼应主体画面的宏大叙事,展现和平年代的宁静与安宁。”她特别强调,作品采用暖色调,正是为了让观者感受到“和平的温暖——有小家的温馨,才有国家这个大家的和谐”。
马厚禧则聚焦红色题材,他表示:“作品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作,历时两个多月构思,核心是革命圣地延安宝塔。”他在作品中题诗“千秋二月送和风,万里山河一英雄”,以“祖国山河一片红”的意象,致敬“中国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迎来的大好风光”,字里行间满是对革命胜利与祖国山河的赞美。
“陶瓷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不朽的记载。它能记下历史的创伤,更能承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后人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正如曾瑾所言,《和平盛世》双龙瓷尊以无声的艺术语言,向世人诉说着胜利的辉煌与和平的珍贵,让历史的记忆与和平的信念在时光中永恒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