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君子"非遗焕新!金谷轩绞胎瓷以创新技艺闪耀国际
近日,中华老字号“金谷轩绞胎瓷”携非遗文化作品接连亮相“璀璨中原・老家河南”英国展、浙江“非遗焕新购物月”等国际国内重大展会,凭借“内外如一”的独特工艺与创新设计斩获殊荣,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典范。
在“璀璨中原・老家河南”——2025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展上,金谷轩绞胎瓷作品凭借天然流畅的独特纹理惊艳众人。展会评价指出,其纹理由不同颜色瓷土交织而成,真正做到“内外如一”,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精选瓷土经层叠编织、精细雕刻和高温烧制,赋予瓷器坚固质感与独特美感,兼具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象征,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璀璨中原・老家河南”——2025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展
在“非遗焕新购物月”暨浙江省“茶和天下共享非遗”活动中,金谷轩绞胎瓷作品《孔雀壶》脱颖而出,获评“非遗好物”称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柴战柱介绍,《孔雀壶》意在借绞胎瓷独特的纹理与色彩,呈现孔雀开屏时的绚丽灵动之姿。制作过程中,团队运用多种绞胎技法,让不同颜色的瓷泥相互交织、融合,塑造出如孔雀羽毛般细腻且富有层次感的花纹,每一处纹理皆独一无二。作品秉持绞胎瓷内外通透、表里如一的特质,也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
孔雀壶
绞胎瓷起源于唐代,鼎盛于北宋,以“内外如一、纹如天然”的独特纹理著称,被誉为“瓷中君子”。然而,元代因战乱失传。金谷轩非遗传承人柴战柱历经30余年潜心研究,从残片复原入手,通过手工拉坯、泥料糅合等72道古法工序,结合自建窑炉调试,终在2002年成功复活这一千年技艺。如今,金谷轩作品不仅延续宋代美学基因,更以1300℃高温淬炼出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性的瓷器,成为“可使用的文化遗产”。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
金谷轩打破传统工艺的桎梏,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工艺创新,从宋代16种传统纹饰拓展至近百种,独创“绞胎绞釉”“镂雕透刻”等技法,赋予瓷器山水、花鸟等多元表达;二是材料革新,通过智能配方技术融合高岭土与现代原料,提升耐用性,推动绞胎瓷从艺术品迈向日用品;三是造型跨界,开发茶具、首饰、文具等8大类近千种产品,覆盖生活多个场景。近期获奖的《孔雀壶》正是创新典范,其纹理如孔雀开屏般灵动绚丽,彰显“表里如一”的中华传统美德。
作为中华老字号,金谷轩以“非遗+”模式激活乡村经济:打造“陶瓷文化产业园”,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带动周边百余家企业形成产业链,非遗工坊人均年增收3.8万元;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年培养专业人才400余名;通过“线上博物馆+直播电商”开拓数字市场,2024年电商销售额占比达15%,绞胎杯等定制产品成“国潮新宠”。此外,其作品多次亮相进博会、东盟博览会,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30余家机构典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国名片”。
神灯壶系列
金谷轩即将赴福州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表里如一”的匠心续写陶瓷传奇。从残片破译到产业振兴,金谷轩绞胎瓷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根”的哲学,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的标杆。如今,这缕千年窑火正以“可以使用的文化遗产”之姿,照亮现代生活美学,向世界讲述中国非遗的当代传奇。
中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