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从文化符号到消费符号:中国陶瓷引领消费新风尚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头图 -

从文化符号到消费符号:中国陶瓷引领消费新风尚

2025-04-22 09:1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4月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自贸港圆满落幕。本届消博会,供需对接会三场活动,共达成52个签约意向,意向签约金额约920亿元。作为中国唯一以消费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消博会汇聚了71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余个品牌,其中陶瓷产业的表现尤为亮眼。从千年窑火中走来的中国陶瓷,正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新为驱动,完成从传统工艺符号到现代消费符号的华丽转身,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新风尚引领者。

image.png    

文化底蕴赋能,尽显国瓷非凡魅力

本届消博会上,陶瓷行业参展企业数量近40家,覆盖景德镇、德化、醴陵等主要产区,形成了一场传统与创新交织的文化盛宴。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携经典系列与创意新品亮相。其产品《青花如意方棋雅趣餐具系列》在消博会“全球好礼与企业出海”活动中,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入选“全球好礼”中的“非遗传承礼品”类目。

湖南大球泥瓷艺则以独特的材料和工艺脱颖而出。其瓷质因高纯度原料呈现如玉般的通透感,突破传统72道制瓷工艺,独创99道工序,结合醴陵釉下五彩、景德镇青花、德化白瓷雕塑等技艺,形成极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陶瓷产品。其知名作品《红船颂》,以“毛瓷”配方为基础,复刻红色官窑经典,也在此次消博会中进行了展出。

image.png

高淳陶瓷以“国宴用瓷”的标杆地位,展示了“盛世如意”“丝路”等系列餐瓷。其产品曾亮相APEC峰会、进博会等国际场合,此次更推出适应当下消费习惯的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与当代极简器型结合,成为高端礼品市场的热门选择。

image.png

科技与设计双轮驱动,激发市场消费热潮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陶瓷企业通过“科技+文化”双引擎,推出兼具功能性与情绪价值的新品。科技层面,银瓷天成的银瓷结合陶瓷工艺产品经过复杂而精密的18道工序和79个工步,采用独创的技术手段将银和瓷等不同材质的材料高温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银和瓷双面特性的全新工艺产品。董事长杨儒林表示,银瓷天成将持续深入的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探索贵金属与陶瓷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image.png

设计层面,德化的韵丽陶瓷则推出花卉系列陶瓷制品,通过流线型设计与哑光釉面工艺,模拟植物生长形态,在展会期间达成多方意向订单。此外,湖南大球泥瓷艺联合抖音直播间推出线上专属折扣,通过“线下展示+线上引流”模式,实现了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彰显数字化营销的爆发力。

全球化布局,聚焦行业协作与品牌出海

消博会不仅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重要展销平台,更成为了中国陶瓷品牌国际化的重要跳板。据专业参展商表示,依托消博会对接的全球采购资源,企业2025年海外订单较同期实现明显,其中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增幅显著。未来,海南自贸港政策也将成为瓷企“出海”的关键助力点:企业可利用加工增值政策,在海南设立高端陶瓷出口基地,通过“定制化服务+免税红利”模式,推动陶瓷文化消费品走向欧美市场。

image.png

行业协作亦成为参展企业的关注焦点。展会期间,中国网中国瓷平台联合20余家品牌开展以“消费新机遇·中国瓷正当时”为主题的交流研讨,号召陶瓷企业和品牌以“国瓷臻选”工程为重要抓手,通过统一品质标准、共享海外渠道资源,破解以往“单打独斗”的困境。与此同时,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更与中国网中国瓷签署了《“好房子好生活,中国瓷(海南站)焕新计划》,将定制瓷器纳入高端楼盘软装体系,探索“陶瓷+地产”的跨界出海模式。

image.png

从符号到产业,陶瓷消费生态的升级重构

本届消博会上,陶瓷产业的突破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在于消费生态的重构。中国网中国瓷平台推出的“国瓷臻选工程”,通过数字溯源技术为每件瓷器赋予“文化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故事等信息,将文化价值转化为消费溢价。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则创新陶瓷版权交易模式,允许投资者认购陶瓷艺术品的版权,既降低收藏门槛,又为行业注入金融活水。

文化IP的深度开发同样值得关注。景德镇钟家窑以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为灵感来源,联合被誉为“绘画西游第一人“的李云中老师,将中华神话与传统青花元素相结合,推出极具东方神韵的“玄冥大圣”普洱杯,吸引了众多观展嘉宾的驻足与交流。

image.png

未来展望:陶瓷消费符号的全球叙事

中国陶瓷品牌在此次消博会上的亮眼表现,标志着其从“文化符号”向“消费符号”的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种转型的背后,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逻辑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率,3D打印、智能窑炉等技术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另一方面,以文化IP、场景化营销激活情感共鸣,使瓷器不仅是器物,更成为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的载体。中国陶瓷企业正以多元路径诠释东方美学的当代价值。这一过程中,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的平衡、本土特色与国际表达的融合,将成为中国陶瓷持续引领消费新风尚的核心动力。

第五届消博会见证了中国陶瓷从历史深处走向消费前沿的蜕变之路。当青花瓷纹样成为潮流服饰的灵感来源,当非遗技艺通过数字技术触达Z世代,当陶瓷交易模式突破物理边界,这场“国潮复兴”已超越产业升级的范畴,升华为文化自信的全球化表达。

image.png

陶瓷企业,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它们或深耕国宴用瓷的极致工艺,或探索地域文化的IP化表达,或复兴千年窑火的技艺精髓。这些努力不仅让陶瓷从博物馆的展柜走入日常生活,更让世界透过一方瓷土,读懂中华文明的深邃与活力。中国陶瓷,正以消费为舟、文化为帆,在全球化的星辰大海中,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传奇。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