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董博:以“三个纽带”为翼,推动中国陶瓷产业腾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董博:以“三个纽带”为翼,推动中国陶瓷产业腾飞

2025-04-15 11:02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4月13日,在海南海口,一场聚焦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研讨会议——《臻选消博,瓷耀全球》主题活动之“消费新机遇・中国瓷正当时”研讨会召开。众多业内精英、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陶瓷产业的未来出谋划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董博在会上发表了精彩致辞。

image.png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董博

董博表示,中国陶瓷产业正处于升级关键期,希望“中国瓷”平台通过"三个纽带"协同破解发展难题。首先,构建文化底蕴与市场认同的增值纽带,以文化深度赋能品牌高度,解决技艺价值与市场效益错配问题;其次,强化产区与渠道的协同纽带,打通窑口到市场的全链条通道,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深度融合;最后,建立文化传播与商业转化闭环,让文化影响力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同时,呼吁各方坚守匠人精神,凝聚产业合力,共同开拓陶瓷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以平台聚合效应推动中国陶瓷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臻选消博,瓷耀全球》主题活动

“消费新机遇·中国瓷正当时”研讨会上的致辞(全文)

(2025年4月13日,海南海口)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董博


尊敬的赵林副主任,各位嘉宾,全国各地的陶瓷大师、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此次研讨会。去年11月份,我在北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以国家级媒体担当,举行的“中国瓷”平台生态伙伴的签约仪式。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的国家级外宣平台,中国网充分发挥中央媒体“国家队”的资源整合与国际传播优势,在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搭建起这座贯通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数字桥梁,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经过不到半年的发展,我看到平台已经展现出作为国家级陶瓷文化传播与产业服务平台的重要价值。

“丝绸之路连四海,陶瓷之路通天下”。六百年前,郑和船队载着中国瓷器远航西洋,以“器以载道”的智慧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六百年后,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阶段,我们齐聚海口,这座承载着“开放新高地”使命的活力之城,共同开启“消费新机遇·中国瓷正当时”交流研讨会,探讨中国陶瓷产业的升级之路。这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使命。

平台通过自身国际传播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正在构建一个连接陶瓷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新型生态。未来,我希望中国瓷平台能够在以下方面深度推动中国陶瓷行业发展。

第一,做文化底蕴与市场认同的增值纽带,以文化深度铸造品牌高度,让每件作品都能追溯其技艺源流与文化符号。当前中国陶瓷行业存在“高水平制作技艺与文化附加值不匹配”的突出矛盾,我们能用精湛技艺复刻历史经典,却尚未建立与之相称的品牌价值体系,这直接制约着我们在国际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第二,做陶瓷产区与销售渠道的协同纽带,构建从窑口到国内外市场和线上线下市场的产业互联通道。当前行业存在突出的“产销错配”现象:一方面,陶瓷产区积淀了世界级的制作技艺;另一方面,传统销售模式难以适应全球化、数字化市场环境。期待中国瓷平台能够推动建设传统技艺与现代流通的双向赋能机制。

第三,做文化传播与商业价值的转化纽带,让每件陶瓷既讲好中国故事,也创造市场效益。文化传播与商业运营的协同不足,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国际经验表明,成功的文化叙事能够带来持续的品牌溢价。我们需要建立传播与交易的闭环机制,让文化影响力有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这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此时此刻,我们对中国陶瓷的未来充满坚定信心—这份信心,源于千百年来窑火不熄的传承韧性,源于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变革机遇,更源于今天在座各位的同心协力。我们深知,要让千年陶瓷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既需要坚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人精神,更需要构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产业生态。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窗口,更将成为驱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我坚信,通过“三个纽带”的协同发力,定能让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商业相互成就,共同开拓中国陶瓷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君家白碗胜霜雪,千年前的诗句仍道尽中国瓷器的至臻之美。从蜀地窑火到海南潮声,中国陶瓷始终是文明互鉴的见证者。今天,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碰撞中激发智慧。依托中国瓷平台聚合产业合力,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书写中国陶瓷

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