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匠心筑梦:师全与他的陶瓷“传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闻天下 -

匠心筑梦:师全与他的陶瓷“传奇”

2025-03-17 15:36

来源:网信宣化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宣化的陶瓷历史悠久,不仅是城市的骄傲象征,更承载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师全,便是这众多陶瓷匠人中的杰出代表。这位年过花甲的匠人,用四十多年的坚守与创新,在陶瓷领域书写了一段传奇。

1978年,师全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河北邯郸陶瓷工业学校,从此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原本只接触过陶瓷碗盘的他,第一次被陶瓷的世界深深吸引。在学校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陶瓷的制作工艺、历史和文化,逐渐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不仅掌握了陶瓷制作的技巧,还开始探索陶瓷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陶瓷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师全毕业后被分配到宣化第三瓷厂工作。初入瓷厂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每天与泥土、釉料、窑火打交道,逐渐熟悉了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出窑的每一个环节。虽然工作琐碎且繁重,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陶瓷的热爱与专注。他深知,只有扎实掌握基本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技术日益精进,逐渐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技术骨干。他开始参与更复杂的工艺研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无论是釉料的配方改进,还是窑温的精确控制,他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

从普通的技术人员到技术骨干再到管理层,师全在宣化三瓷厂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与陶瓷艺术共同成长,见证了瓷厂的兴衰,也经历了行业的变迁。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到现代化的机械生产,他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创新。

2000年,怀揣着对陶瓷事业的热爱,师全毅然选择自主创业。他先后在河北邢台、山西等地打拼,开办瓷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0年,年近花甲的师全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回报社会的决心,回到了宣化,创办了陶瓷公司。他为公司取名“国悦”,意为“国之瑰宝,悦享生活”。他常说:“China这个词既是中国的英文名称,也是陶瓷的意思。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我希望用自己的产品,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陶瓷的魅力,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新公司成立后,师全把重心放在了耐热瓷的研发和生产上。尽管已到退休年龄,师全依然活跃在研发一线,是公司研发团队的核心。他始终坚持“环保健康”的理念,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多种耐高温、耐腐蚀、易清洗的厨房用具。如今,国悦陶瓷的产品种类已发展到300多种,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并与国内著名品牌“爱仕达”达成长期合作,为其生产陶瓷锅等产品。公司还开展了订单式私人订制服务,走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路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国悦陶瓷展厅,琳琅满目的产品,从锅碗瓢盆到茶具酒具,陈列在展架上,无不彰显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师全指着一款陶瓷锅介绍说:“这款锅具已经申请了专利,使用了乌兰察晶石,经过高温烧制,环保又健康。”

走进生产车间,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在车间的一隅,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区域。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正专注地手绘、上釉,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仿佛在雕琢一件件艺术品。“自动化、智能化是趋势,但传统手工工艺也不能丢。”师全认为,手工制作才能赋予陶瓷灵魂,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传承和创新,让更多人享受到陶瓷带来的美好生活。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古老的陶瓷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师全坚定地说。

从青丝到白发,师全用一颗匠心,在陶瓷领域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谛。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为梦想而奋斗,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原标题:《从青丝到花甲,匠人师全让宣化陶瓷厨具走俏市场!》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