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瓷器 颜色釉瓷的代表作
中国传统文化以“红妆”来描绘美丽的人,而“红妆”的瓷器其实也很美丽。
《尚书》说:“赤者,火色也。”《释名》称:“太阳之色也。”赤色作为人类认识的最古老的光明之所在,位列南方正色。传说中,炎帝因为最早掌握了人工用火的技术而被尊为“赤帝”。
红釉瓷分为高温红釉、低温红釉两大类。高温红釉以铜为着色剂,高温烧成,代表釉色包括尊贵庄严的祭红釉、鲜红璀璨的郎窑红釉、如醉酒之面色的豇豆红釉等。
丰富的红釉釉色
郎窑红釉瓷,是清康熙时期郎廷极督理景德镇陶务时创烧的红釉瓷,本为仿烧明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其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烧成,釉汁厚且具有极强的玻璃质感,正如红宝石一样艳丽璀璨。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但流釉不过底足。所以郎窑红釉瓷常见口沿露出白胎,俗称“灯草边”;而底部釉汁流垂凝聚色近黑红,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展览中的清康熙景德镇窑郎窑红釉观音尊即是其中代表。
低温红釉也有矾红釉、胭脂红釉等。胭脂红釉,其着色剂为金,低温烧成,釉色呈浅粉、胭脂粉色、蔷薇色。胭脂红最初见于清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上,盛行于清雍正、乾隆两朝。除胭脂红釉瓷外,粉彩、广彩等瓷器上亦采用胭脂红装饰。清雍正景德镇窑“大清雍正年制”款胭脂红釉罐,釉色娇柔妩媚,映现出极其美丽的淡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