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年度人物史俊棠 :宜兴陶业的“灯塔”
如果说,紫砂是宜兴的一张名片,史俊棠则当之无愧是这张名片的规划师和设计者。他没有做过一把壶,却是无数紫砂大咖眼中当之无愧的“大师”。
史俊棠,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名誉院长、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江南大学紫砂艺术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紫砂学院名誉院长、陶都中专顾景舟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而陶瓷行业的发展,便是他终生的事业。
自小与陶瓷结缘 梦想在这里起航
1950年,史俊棠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周墅乡。虽父辈世代务农,但母亲却是地地道道的“窑场上人”,外祖母、姨娘姨夫、姑妈姑夫也都是陶瓷工人。从小对陶瓷生产的耳濡目染以及陶瓷行业的亲戚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让史俊棠有一种感觉,是陶瓷滋养和哺育了他。
造就英雄的不仅仅是天赋,能抓住机遇极其重要。1966年,史俊棠丁蜀中学初中毕业后,恰好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当时还叫“社队”的企业中一显身手。1975年,他是村办企业东方红五金加工厂的供销员,走南闯北,在他身上秉承着“四千四万”的乡镇企业家精神。1982年,社队企业“周墅紫砂工艺厂”扩建,宜兴丁蜀镇周墅乡乡党委决定让史俊棠全面负责扩建工作。
随着第一顶隧道窑于1983年5月点火,1985年又一顶隧道窑建成点火,周墅紫砂工艺厂紧接着更名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成为颇具规模的宜兴第一家紫砂乡镇企业,史俊棠任副厂长、厂长兼书记。至此,史俊棠的人生轨迹真正与紫砂深度交织。
聚才引智谋发展 夯实根基谱新篇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创业初期,史俊棠遍地联络、奔波于外地各个收藏家之间、举办各种活动展览,打响了紫砂工艺二厂的名声。1986年举办的首届紫砂散文节,在宜兴紫砂史上是浓墨重彩之笔。
但要想名副其实,少不了一马当先的将帅领军。史俊棠诚恳邀请了当时做壶技艺名扬海外的徐汉棠先生担任二厂研究所所长,不仅创造了许多壶艺精品,更重要的是,对许多从田间走上来的农民职工进行传、帮、带,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厂学习做壶,这也为整个紫砂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史俊棠还成立了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一个分厂——宜兴紫砂雕塑艺术厂,由徐汉棠的兄弟徐秀棠担任厂长,自此该雕塑厂又成为了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另一张王牌。
在任二厂厂长时,史俊棠还分别在制作乡坯比较集中的“西望村”和“双桥村”各建一个颇具规模的紫砂分厂,成型、窑炉一应具全,为当地村民进厂提供了方便,也为靠紫砂技艺致富农民、振兴乡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82年至1992年,史俊棠和一批敢想敢干的人一起,把一个名不经传的公社紫砂小厂,办成了一个千人工厂、一个国家二级企业,甚至成为江苏省乡镇企业的排头兵。而史俊棠也获得了“当代中国百名优秀农民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家、江苏省乡镇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无锡市优秀厂长三连冠、无锡市劳动模范三连冠”等荣誉称号。
半生辛劳奉献 筑起行业发展新高地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不可否定,今天紫砂行业兴盛繁荣的时势,离不开史俊棠半生的辛劳与奉献。
2002年,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史俊棠当选为会长,标志着作为宜兴支柱产业之一的陶瓷行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史俊棠一直认为:“文化是紫砂背后重要的力量,宜兴紫砂有了文化引领,才有内涵和附加值。”担任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以及兼任宜兴陶瓷(紫砂)文化研究会会长后,他始终坚持陶瓷行业的机制创新,坚持文化的引领,坚持人才的培养,坚持发挥大师的领军作用,坚持以各种对内对外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来给予行业的活力,来增强对协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弘扬陶文化方面,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挖掘、梳理宜兴陶瓷历史文脉,除了以自己的理解去写一些文章,汇编了《永远的陶都》、《唱响陶都》、《守望陶都》三本书,还利用宜兴的陶瓷文脉资源,主编了《宜兴陶瓷史》、《宜兴紫砂》、《宜兴均陶》、《宜兴青瓷》、《宜兴彩陶》、《宜兴美陶》、《宜兴工业陶》、《紫砂研究》1一6卷。这些文字积累,为宜兴陶瓷、宜兴紫砂的研究、弘扬传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006年,宜兴紫砂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宜兴紫砂陶工艺特有的文化属性。2007年,在经过宜兴陶协三年多的努力下,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宜兴紫砂也增添了更足的文化底气。2013年,在史俊棠等人的多次奔走下,在万千宜兴陶瓷人的热切期盼中,中断了15年的陶瓷艺术节恢复举办,并更名为“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
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他把宜兴的陶瓷艺术、紫砂艺术带向北京、上海、深圳、无锡等地,组织举办“陶都风宜兴陶瓷艺术展”;又把紫砂带到海外……2021年,史俊棠被评为国家“十大节庆品牌年度人物”。
退休不褪色 余热映初心
史俊棠今年已经74岁了,43年行业情缘,是情怀,更是责任和担当。他现在只要不出差,依然会出现在办公室,为陶瓷、紫砂的事情忙碌。
史俊棠始终认为,陶艺家“成名靠作品,成功靠人品”。“紫砂,是‘活着’的非遗,每一位紫砂人都应抱有一份敬畏之情,拥有一颗呵护之心。可以去希冀、去追求、去幻想,但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当前如何诚信经营,充分发挥紫砂文化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
“承上启下、传艺育人、淡泊名利、自尊自重”,他不断用新时代的“景舟精神”自我激励、鞭策他人,用责任丈量着精彩人生。二十一年来,他用劳模精神来当好一个协会会长。四十三年来,他一直以不竭的精神动力为陶瓷、为紫砂立根铸魂,从未懈怠。
青衿之志,白首方坚。在史俊棠43年的陶业生涯中,为陶都唱赞歌,为陶瓷鼓与呼是他从未改变过的初心,致富一方百姓,振兴乡村经济,也是始终坚守的使命。陶业、紫砂于他而言,是伙伴是知己;而他于陶业而言,是领军人物是掌舵者。他就像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不仅仅是把自己照亮,更是给别人指引方向,也将继续照亮宜兴陶业的未来。(图/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文/景美玲 何艺琳)
审核人: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