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三宝村:从泥巴路到文创热地,“瓷” 力蜕变
康索郎和小伙伴设计的文创产品(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90后康索郎来自四川甘孜,经过一番考察,他打算扎根在江西景德镇珠山区三宝村做文创工作室,取名1376藏式美学空间。
康索郎说:“为什么来到景德镇,最大的目标是把真正的景德镇的瓷器和藏文化融合起来,做很多文创产品。我和小伙伴已经设计了好多东西,我们那边都很喜欢陶瓷。”
康索郎把藏文化元素融入了陶瓷茶具,设计的产品在康巴地区销售得很好,这也增强了他的信心——要以陶瓷为媒介,创意设计出更多的融合产品。
康索郎进一步说:“第一次做完这个产品的时候,我非常开心,直接带到家乡去,他们都很意外,称赞做出来的产品好。我还是要到景德镇来,这里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也比较合适我。”
三宝村的沿街店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三宝村道路两旁以艺术陶瓷装扮的景观墙,不时吸引年轻游客驻足打卡;沿街还有很多精致的文创小店,经营着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村里还有一些“头部”陶瓷文创企业,创立于2014年的景德闲云居就是其中之一。创始人段建平告诉记者,闲云居旗下的瑞牛文创仅设计团队已超16人,年产值超5000万。
景德闲云居设计作品(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段建平表示:“现在我们的专利有100项,主要是以外观专利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实用新型专利。我们每天都在开发新的版权,而且景德镇也有快速通道。我自有的设计团队,一旦有机遇,就和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建立合作关系。”
2019年,景德镇获批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段建平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用作品说话,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意的灵感。
瑞牛文创的设计团队正在用电脑设计图纸(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段建平说:“是利用仿古的方式还是按过去历史当中的审美去做,还是用当代工业设计创新的手法,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选择后者。用当代的生活语言方式和当下的审美去实现创新。我们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核心元素的集中学习会。”
瑞牛文创参与设计过很多重要官方礼物(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三宝村已成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业态的一个聚集地。它距离市区只有6公里,又处于一条绵延十公里的山谷间,风景如画,吸引了很多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俞军是第一批到此定居的艺术家。他的夫人慧洁告诉记者,这几年三宝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慧洁透露:“90年代来的时候,当时地上全是泥巴,路两边都是田。5年前,这里开始慢慢变得特别好。来的人特别多,以年轻人居多,都是来打卡的。再一个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驻场三宝的也很多。现在三宝村的村民全部出去租房子住,村民的房子又租给这些艺术家搞工作室。”
瑞牛文创设计的城市礼物(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当地把三宝村和临近的湖田村连片打造为陶源谷旅游度假区。这里聚集了大师工匠、艺术创客、非遗匠人三类人群,130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教授,以及3000多名创业人才。慧洁说,随着陶源谷的名气越来越大,三宝村洋气了很多。尤其是高端民宿、时尚饮食等业态,也逐渐丰富了起来。
慧洁接着说:“陶吧一百米就有一个。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肯定手工业在景德镇。来的人都要玩一下,亲手做一个杯子或者画一张画,心里很开心,参与感很强。现在这方面都比较重视,规划做得也比较好。比如标志,也要求整洁,起码要跟三宝的景差不多,政府也会征求这些知名艺术家的意见,经常召集这些人开会,怎么把这里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三宝瓷谷。”
三宝村有很多这样的陶瓷体验店(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近些年,在景德镇珠山区国有资本的主导下,三宝村陆续进行了道路建设、立面改造、景观提升、水系整治,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如今的三宝村已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形成陶源谷三宝瓷源境、陶源谷国际文创中心、三宝国际陶艺村等特色各异的业态空间。景德镇三宝瓷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珠山国资旗下运营公司)总经理戴微说,截至12月27日,今年三宝村的游客已达120.8万人次。
戴微表示:“明年我们就锚定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了。游客基本上会在这里逗留1.5天-2天以上,带动夜间消费、民宿餐饮,我们自己也会想办法增加夜间游玩项目留住游客。”
三宝村有200余户600多人。村党支部书记张冬生告诉记者,陶瓷谷的走红也间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6月,村集体打造运营的三宝“摊”玩现场市集开张,月成交额达60万左右,周末人流密集。在珠山区龙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珠山国资平台)总经理邹剑看来,珠山区在三宝村打造的陶源谷,因陶瓷衍生出的业态已在惠及于民。
邹剑说:“2014年之前,这里一栋房子一年租金不到2万块钱,现在珠山国资在里面投了将近40亿,这里的沿街房子,没有哪一栋是一年10万块钱能租得下来的。我们在里面做了一些业态,不光有文旅收入,这个地方也可以做其他地方不能做的内容,就是文化的传播跟传承。”
邹剑说,三宝村目前聚集的社会效益,要远大于经济效益,作为国有资本要有耐心。
邹剑表示:“我要让全国更多的人有地方见到活态的非遗,还有现实当中的审美。审美不是课本,个性的表达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在这个山谷里可以看到每一家的个性表达,这里尊重个性,所以我不是光做产业,我传播的是东方美学。”
三宝路道路两旁的文创小店(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目前,包括三宝村的陶源谷在内,景德镇已形成陶溪川、陶阳里、陶博城、陶科园等“五陶”错位发展的产业集聚格局。而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技艺传承和研发创新是两个发力维度。对景德镇来说,技艺传承优势明显,研发创新却是短板。
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优表示,当地正谋划更多“人才飞地”,为创意设计产业和先进陶瓷产业积蓄后劲,尤其要拓展以先进陶瓷为代表的陶瓷材料应用场景,比如在家居家电、科技芯片、汽车工业、军事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陈优表示:“原来景德镇的创意设计,就紧盯着日用陶瓷、陈设陶瓷,大家都是围绕着外观、色彩、器型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目前都拥挤在美学设计这个赛道上。陶瓷材料的运用,原来的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单一、比较小,所以我们现在希望把创意设计的概念宽泛化,把它的运用场景扩大化之后,才会有更大的设计空间和议价空间,聚集越来越多的设计人才。”
【记者观察】
来景德镇之前,我一直好奇,一座人口仅160多万人的小城,它靠什么吸引6万多名“景漂”来此定居创业?“瓷都”的美誉,自古以来就蜚声中外,互联网时代,它抓住了怎样的流量密码,让文旅热度持续不减?在这座小城住上几日,到陶溪川、陶源谷等市集逛上一两天,就能感受到这座小城的魅力。您或许会惊叹,流传千年的陶瓷技艺,在这里有了原真化保护、活态化传承。更难得的是,因为很多年轻人的涌入,这里的陶瓷文化有了更多个性化、时代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