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绝美中国色”展:黑釉瓷不“黑”引观众疑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闻天下 -

“绝美中国色”展:黑釉瓷不“黑”引观众疑惑

2025-01-03 11:39

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绝美中国色——瓷器上的釉色”中,黑釉瓷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记者在现场时发现,不少观众不时发出这样的低语:这是黑瓷吗?怎么看起来一点也不黑呢?

的确,有些在展览中被归类在黑釉瓷之下的展品,看上去有点酱色、褐色,那么它们为什么被视为“黑瓷”呢?

《说文解字》释黑为“火所熏之色也。”《释名》则将之释为“晦也,如晦冥时色也。”作为北方正色的黑,是人类在自然中最早感悟到的颜色之一。先民们对于光线明暗造成的“黑白”的敏感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心理感受,也与影响中国人数千年的“阴阳”哲学体系密切相关。

而附着在瓷器等器物之上的“黑”色也可以细分成很多种——乌金、紫金、紫瓯……展览中的青景德镇窑乌金釉描金龙凤纹凤尾尊展现的是乌金色那黑得深邃纯净,玄光莹然,高雅华贵的特质;而以建窑、吉州窑等为代表的紫瓯瓷则大大拓宽了黑釉的表现力,呈现出兔毫斑、玳瑁斑、鹧鸪斑等不同质感的黑釉,让人仿佛一睹宋代点茶、斗茶的热闹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神秘的“黑色”表现力也是杠杠的

而从具体的颜色上看,黑釉瓷里也有不少区分,这和它们的烧制技术等密切相关。如“乌金”色,釉料就以含铁量高的乌金土为基础配制,当中除了铁元素外,锰、钴等含量也相对较高,从而令烧制出来的瓷器深邃纯净,玄光莹然。

“紫金”则有所不同,釉料是以紫金石调配的酱色釉。这种釉在唐宋就很常见,以定窑的“紫定”最出名。明清时期仿紫定烧制的紫金釉瓷,呈现出柿红色、酱红色、酱褐色、酱黑色、芝麻酱色等丰富的层次,令人迷醉。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