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溪川里看陶艺
夜幕降临,位于江西景德镇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变得热闹起来。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会举行世界手工艺文化盛会,谓之“春秋大集”。
乘着今年瓷博会的东风,春秋大集再度如约而至。千余名国内外陶艺师齐聚陶溪川,支起帐篷、放好桌子、摆上手工制作的陶瓷物件,便搭好了自己的专属展台。一个个两三米见方的摊位有序分布在道路两侧,琳琅满目的陶器瓷器令人目不暇接。每个摊位的物件都别具创意、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个摊位上,都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件陶瓷。每一件作品都展现着陶艺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讲述着陶艺师独具匠心的创作故事。
精致、清新、典雅,是袁振翔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制作的器物,碗碟圆润光滑,茶壶细巧玲珑,茶杯晶莹剔透,配色多用翠绿、浅粉、淡紫,图案则选取山水、花草、竹林等元素,整体呈现效果颇为雅致,不少游客在他的摊位前欣赏和购买。
“00后”袁振翔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从事陶艺工作两年有余。大学毕业后,袁振翔曾在设计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觉得工作内容不太适合自己,而家里的长辈一直在做瓷器,所以抱着先试试的心理回家学习制瓷工艺,自此便开启了与陶瓷的不解之缘。
“我很喜欢诗经和宋画。”袁振翔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诗经里优美的诗句代代相传,宋画又是极具韵味的画作,我试着将二者融合在陶瓷中,达到一种风雅的效果。”
陶艺师不但精通制瓷技艺,在绘画上也是一把好手。瓷器上的色彩与图案,源自他们一笔又一笔的精细描绘。为了让整体色调显得沉稳而不跳脱,光是颜料袁振翔就得调配很多次。在绘制图案时,为了表现出竹子、花朵等元素的气韵,他不断摸索与尝试,才画出自己比较满意的效果。
慢工出细活。制瓷精益求精的袁振翔不算高产。他坦言,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出品质量的不可抗因素,有时一次将15件坯体放入窑中烧制,最终能达到成品标准的只有四五件。如果遇上暴雨、寒潮等恶劣天气,可能一件成品都没有。即便如此,袁振翔仍乐此不疲。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袁振翔说,希望未来能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光发热。
今年春秋大集还开设了国际艺术家专区,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陶艺师相聚于此,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你好,可以随便看看。”陶艺师柯杨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同每一位路过他摊位的游客热情地打着招呼,阳光开朗、面带笑容的他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有时柯杨和游客交流出现语言上的困难,汉语更好的妻子柳鸥庆会在一旁当他的翻译。
柯杨和柳鸥庆均来自法属留尼汪岛。几年前,柯杨来中国留学,了解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后,便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与陶瓷结缘。他和妻子每年都会来中国参加陶艺作品展,感受陶瓷之美。
“这是座头鲸,在我们家乡的海域经常能看到,是留尼汪岛的标志之一。”柳鸥庆指着他们制作的瓷盘上的图案说,“我们想带大家探索岛上的奇观,所以会把留尼汪岛的元素体现在作品上,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种交融。”她将瓷盘翻转过来,盘底写着“景德镇留尼汪”。
“陶瓷艺术将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我们展现着对陶瓷同样的热情,这太神奇了。”柯杨感慨。目前,柯杨和柳鸥庆仍处于景德镇与留尼汪岛两地奔波的状态。柯杨说,未来他们计划定居景德镇,在自己的工作室潜心制作陶瓷作品。
夜深秋风起,陶艺师们不舍地收拾自己的摊位,彼此交流着这几天的见闻,互相交换自己制作的物件,约定着下次还要一起来。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邹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