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醴陵】醴陵,何以“长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醴陵】醴陵,何以“长红”?

2024-08-09 17:54

来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流量经济的崛起,城市“曝光度”逐渐成为城市旅游行业和消费活力的引擎。不过,长期观察可以发现,城市维持热度并非易事,一些城市出圈后,依旧逃不开沉寂的命运。而醴陵,成为“网红城市”后,仍频频“出彩”,城市“长红”节奏越来越稳。这座城,究竟做对了什么?

以文旅之“融”,深挖特色之“源”。 如果旅游就是“游山玩水”,那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里,提起湖南的山,会想到张家界和衡山,一个美在惊奇,一个美在文化积淀深厚;说到湖南的水,会想到东江湖和洞庭湖,一南一北,如湖湘翡翠,美得耀目。如果是走红色旅游之路,会首推韶山;如果想赏古城古韵,会想到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县,沱江上的渔船和翠翠……严格意义上来说,醴陵在湖南的文旅资源里面,优势并不明显。

目光向内,醴陵立足城市独有资源,把特色做足。醴陵是中国陶瓷之都、中国花炮之都,产业底蕴厚重。一个县级城市,有两项传承千年的优势产业,这放眼全国,都是极为少见的。“醴陵有三宝,陶瓷、烟花和小炒”。去年,全国知名节目主持人汪涵“打卡”醴陵,对这座城市赞叹不已。陶瓷、烟花是产业,“小炒”是生活。产业兴旺,生活就兴盛。醴陵通过深度融合陶瓷、烟花、美食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文旅优势。游客来醴陵,就可“沉浸式”感受全国独一无二的文旅特色“IP”,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可赏可玩可品,烟火气浓厚,自然就记住了不一样的城市体验。

以产业之“优”,推动发展之“势”。 从“醴陵有瓷器捡,尊嘟还是假嘟”到“这辈子,总要来醴陵捡一次瓷器吧”,目前,“来醴陵捡瓷器”这个热搜实现了10个月以上的长红,全网流量超过4亿,被称为一个“小切口”,撬动“大产业”的经典传播案列。

以小博大,醴陵立足产业发展基础,把优势放大。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国家提出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之前,醴陵的陶瓷企业主要以外循环为主,通过广交会出口到世界各地,在国内的名气,和产业发展的高度有差距。聚焦国内市场,陶瓷产业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来醴陵捡瓷器”给予了我们最好的机遇。牢牢抓住流量,醴陵深度策划捡瓷系列活动,发布捡瓷手绘地图,邀请多批大学生来醴体验捡瓷、全国自媒体达人来醴陵“打卡”,实现捡瓷进高校、进网红街区、进汨罗龙舟赛现场;从单一捡瓷拓展到“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看“国彩醴陵”大戏……活动带来的人气不断,影响力持续增强,打响了醴陵陶瓷名气,畅通了内循环,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实现了城市整体知名度和实力的提升。2023年,醴陵全年17次登上央视,品牌流量从千万级跃升到十亿级;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和基本竞争力实现“双进位”,分别名列全国百强第34位、第55位。

以文化之“魂”,凝聚热爱之“心”。 醴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于东汉置县,两千余年未易其名。朱熹、王阳明、左宗棠、熊希龄等历代名流在这里,留下了令人追忆的足迹;一代伟人毛主席曾6次来到醴陵,写出划时代的革命巨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知名作家、媒体人龚曙光老师来醴陵曾感叹,醴陵满城故事,而且醴陵人很爱家乡,对城市很有自豪感,这引发了我们深度共鸣。深挖地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近年来,醴陵组织创作红色故事、渌江夜话等,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并通过醴陵融媒,做好传播,让醴陵故事走得更远。

同时,醴陵厚植开放、包容、大气的醴陵精神,以大格局开门迎四方,树立节会“大品牌”。去年,醴陵瓷博会异常火爆,今年,醴陵又成功地举办了烟花爆竹博览会、五一炒粉节。6月,醴陵携手汨罗,举行双城文旅交流活动,9日—10日,在醴陵1915街区,将举行“瓷谷嗨玩乐享端午”系列活动,醴陵小炒肉达人PK赛……活动一场接一场,不但让更多人走进醴陵、爱上这座城市,同时也激发了醴陵市民极大的自豪感,主动当好“东道主”,热情满满待游客,让城市留下“好口碑”。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的“红”,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正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座城也不可能随随便便“长红”。持续注入发展动能、不断创新文旅融合,人们才能在一座城市找到,四季风起的魅力。醴陵,有“长红”的信心。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