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中华仿古翘楚”黄云鹏:“50多岁的时候我选择创业”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名镇 - 景德镇青花瓷 -

“中华仿古翘楚”黄云鹏:“50多岁的时候我选择创业”

2024-07-10 16:52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央广网宁波10月6日消息(记者刘欣莹)2023年10月5日至11月6日,“釉见·古瓷风华——景德镇皇窑”黄云鹏大师艺术作品展在宁波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云鹏,携上百件影青、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历代官窑仿品及原创精品亮相。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古瓷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曾经一次次撼动全球的目光。黄云鹏,被业界誉为“中华仿古翘楚”,他仿制的官窑或者新创的作品多次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收藏。

黄云鹏作品(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次展览以元明清不同年代来展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明永乐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斗彩鸡缸杯、清乾隆粉彩九桃纹天球瓶……让这些原本深藏于博物馆里的御瓷“新文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宁波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母亲瓷’青瓷的发源地,又是唐宋海丝之路的启航地,可以说和景德镇有着同样的陶瓷血脉。”黄云鹏对于本次展览落地宁波充满情怀。

黄云鹏作品(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黄云鹏,1942年月生于江西省丰城市石滩镇,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陶瓷馆从事古陶瓷研究与仿古瓷等工作。说起这份缘由,他告诉记者:“当年,陶瓷大学学校周围都是古瓷的窑址,我就跟着陶瓷大学的老师们一起捡瓷片,看到这么漂亮而有古韵的瓷片就爱上了,心里想我应该为古瓷做点什么。”

黄云鹏作品(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从此他就把一辈子奉献给了中国古瓷,迄今已经整整61年,他说:“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并成为自己的使命。”直到今天,他还保持着每天超过8小时的工作量,他的休闲时光就是交叉工作,换一个工作内容当作休息。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凭借着对古瓷器的满腔热爱,学习文献、调查窑址、研究历代制瓷工艺和古瓷实物,不仅撰写出版过约20篇专业论文和专著5册,其中《中国陶瓷丛书 ·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器》《黄窑说瓷》《元青花探究与工艺再现》在业内影响较大,有的3次再版发行数达2万余册。他还从匣体、垫饼、垫渣,到窑炉、作坊、瓷片反复试验,成功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多项濒于失传的传统工艺。破解了历代泥釉和青花、釉里红釉上五彩颜料的配方,复制精仿了自盛唐五代至宋元明清时的影青、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颜色釉等历代官窑品及民窑精品。

不仅如此,他凭借深厚的美术基础,在创作中坚守“融古创新”、“外师造化”、“写瓷悟道”。山川、古人、藤蔓、花枝,宝相、璎珞、鳜鱼……他笔下的鱼藻、花鸟、山水等瓷艺作品呈现简约、空灵、鲜活、趣味横生的特质,同时将千年文脉承载于瓷器之上,他的仿古瓷和陶瓷新作均深受藏家追捧。

如今81岁的黄云鹏依然精神矍铄,充满能量,他告诉记者:“仿造仿到与实物一模一样,不仅要按照古代的制瓷工艺,更要和古人对话,才能达到精气神的合一。”

“我要做到瓷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他经常说的话。记者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这份无与伦比的魅力。“今天的黄窑,未来的文物。”是他给自己作品的定位。

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的一场拍卖中,“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500多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此罐主体画面描述了孙子之师傅鬼谷子(号王诩)形如战神的非凡之态,手举鬼谷战旗,同仇敌忾,苏代骑马回峰,一副焦急而又必胜的神态,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其构图、形神、笔意、瓷质、造型等古意盎然,生动传神,不愧为“天下第一元青花”。记者在元青花展陈序列中看到了黄云鹏复制的这个惟妙惟肖的作品。

另外展出的黄云鹏“仿明永乐青花海水龙纹扁瓶”,原物为明代永乐年间制品,藏于故宫博物院。扁圆的腹面绘以汹涌翻滚的浪涛,两条白色的蛟龙向上腾跃,外口下及颈上绘忍冬纹及缠枝莲纹。作品恢弘壮美,气势磅礴,显示出明王朝泱泱大国的皇家气概,这是明朝廷实行“厚往薄来”的外交政策而专门烧制的。

“仿清乾隆粉彩九桃纹天球瓶”为清代乾隆年间制品,原物藏于故宫博物馆。胎体洁白,釉质粉润如雪,胎釉浑然一体。用没骨画法在瓶体上绘出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立体感的桃树、月季各一株,硕果娇花在细润晶莹的白地衬托下华而不俗。

“我从1981年就开始元青花的古瓷复制。其实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关注元青花,这是一个世界课题。元青花为什么能成为高峰?因为材质、造型、图案,都是一流的,有力度有气度,才有瓷器的魅力。”说起这些学术问题,黄云鹏娓娓道来。“我喜欢元青花,一方面它是青花的鼻祖,另一方面在元朝浮梁瓷(磁)局的重视下,对外贸易的结果需要,集中了元朝的国家力量,无论纹饰、造型、瓷质、釉色都非常完美,因此它的艺术价值是空前的。”

为了达到原作的精粹其艰辛是可想而知的。黄云鹏率真地笑着告诉记者:“1993年,50多岁的时候我选择创业,就为了全力以赴地做好仿古瓷。”很多国家博物馆拿出稀世珍藏邀请他仿制,使得更多的消失的制瓷技艺再现,让文物复活,他的作品也被称为“当代新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鳜鱼题材是黄云鹏原创的精品,寥寥数笔,但形神兼备、妙趣横生,被称为“黄鳜”。他独家研究釉里红配方,呈现出红润、透明的红宝石质感,形成了不画水,却无水见水的艺术效果,这是他从元青花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灵感。他又学习了八大山人、潘天寿、孙奇峰、王雪涛等国画大家画鳜鱼时所呈现出来的大胆夸张、以神写形、自然大方的文人画气度,最终形成了“形象夸张传神,构图简约空灵,以虚托实,以少胜多”的鲜明艺术风格,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气度,一种深厚的笔墨修养和现代审美情趣。

据悉,本次展览由景德镇黄窑、杉杉文化和尚合院联合举办。

(部分内容有删改)

【责任编辑:杨俊康】
返回顶部